2025年以来,兴安盟林草局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统筹推进生态建设、资源管护、灾害防控与价值转化,各项工作进展显著,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贡献坚实力量。
一、生态建设扎实推进,绿色版图持续扩展
以“三北”工程为核心,兴安盟林草局统筹实施多项重点生态治理项目,全年计划完成林草生态建设任务105.32万亩,其中沙地治理76.67万亩。截至目前,已高质量完成60万亩,包括沙地治理30.61万亩,总体进度达57%。2025年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项目全面开工,与2024年续建项目形成联动效应,构建起“治沙、护林、增绿”一体化推进格局。通过科学规划、分区施策,全盟生态脆弱区植被覆盖率显著提升,为打赢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奠定坚实基础。
二、草原过牧科学治理,生态生产和谐共生
针对草原过牧问题,盟林草局多点发力,助力实现生态保护与牧民增收双赢。一是高位推动压实责任。盟、旗两级政府先后召开专题推进会议,建立“旗县市主责、部门联动、网格落地”责任体系,确保各项政策要求直达基层。二是精准施策筑牢根基。联合农牧部门结合各地实际制定解决草原过牧问题实施方案,明确草畜平衡区超载牲畜化解路径,为各地高效落实解决草原过牧问题提供遵循与方向。三是网格监管全域覆盖。投入696万元自治区补助资金,选聘183名草原网格员,通过制定工作方案、职责清单、管理考核和日常巡护等制度,做到网格布设、网格定人、压实网格员草原管护责任。四是宣传引导深入人心。充分利用“宣传月”活动,累计出动人员2000余人次、宣传车辆500余辆次、组织宣传活动40次,制作发放政策明白卡3.5万份、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明白卡5000余份,制作短视频7部,张贴条幅近300幅,组织入户宣讲覆盖农牧民1800余人,设立外来牲畜检查点30处,织密全民监督防线。
三、资源管护夯实根基,防灾减灾筑牢屏障
野生动植物保护方面。开展2025年“清风行动”,出动执法车辆1866车次、执法人员5922人次,监督检查各类场所8329处。查办刑事案件1起,收缴野生动物25只,有效遏制破坏生物多样性行为。森林草原防火方面。构建“人防+技防”立体防控网。划分五级网格5702个,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开展防火宣传60余次,发送短信50万条;组建专业扑火队56支,实现火情“早发现、早处置”,截至目前全盟保持“零火灾”记录。有害生物防治方面。完成草原鼠害防治77.22万亩、林业有害生物防治17.86万亩,开展林业植物检疫,调运检疫苗木40.4350万株、木材551立方米。复检苗木7.368万株、木材3650.78立方米,未发现危险性有害生物。
四、绿色经济稳健前行,生态价值多元转化
产业项目提质增效。2024年,推动沙果深加工、柠条饲料开发等8个林业产业化项目落地,2025年新增冷链仓储项目资金165万元,持续延伸生态产业链。碳汇经济创新突破。作为自治区试点,兴安盟探索“碳汇+融合”模式。阿尔山市通过“碳中和会议”“碳寻之旅”等场景拓宽碳汇交易路径;全盟采取“4+1”模式推进林业碳票试点,完成文冠果碳汇方法学全国首创注册,阿尔山、突泉县等地碳汇项目进入交易账户审核阶段,预计年内实现生态价值变现新突破。
兴安盟林草局始终以“守护绿水青山、厚植生态优势”为使命,通过系统治理、精准施策、创新驱动,推动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下一步,全局将持续深化生态治理成果,拓展“两山”转化通道,为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兴安盟林草局:多措并举谱写生态建设与绿色发展新篇章 , 2025年以来,兴安盟林草局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统筹推进生态建设、资源管护、灾害防控与价值转化,各项工作进展显著,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贡献坚实力量。一、生态建设扎实推进,绿色版图持续扩展以“三北”工程为核心,兴安盟林草局统筹实施多项重点生态治理项目,全年计划完成林草生态建设任务105.32万亩,其中沙地治理76.67万亩。截至目前,已高质量完成60万亩,包括沙地治理30.61万亩,总体进度达57%。2025年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项目全面开工,与2024年续建项目形成联动效应,构建起“治沙、护林、增绿”一体化推进格局。通过科学规划、分区施策,全盟生态脆弱区植被覆盖率显著提升,为打赢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奠定坚实基础。二、草原过牧科学治理,生态生产和谐共生针对草原过牧问题,盟林草局多点发力,助力实现生态保护与牧民增收双赢。一是高位推动压实责任。盟、旗两级政府先后召开专题推进会议,建立“旗县市主责、部门联动、网格落地”责任体系,确保各项政策要求直达基层。二是精准施策筑牢根基。联合农牧部门结合各地实际制定解决草原过牧问题实施方案,明确草畜平衡区超载牲畜化解路径,为各地高效落实解决草原过牧问题提供遵循与方向。三是网格监管全域覆盖。投入696万元自治区补助资金,选聘183名草原网格员,通过制定工作方案、职责清单、管理考核和日常巡护等制度,做到网格布设、网格定人、压实网格员草原管护责任。四是宣传引导深入人心。充分利用“宣传月”活动,累计出动人员2000余人次、宣传车辆500余辆次、组织宣传活动40次,制作发放政策明白卡3.5万份、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明白卡5000余份,制作短视频7部,张贴条幅近300幅,组织入户宣讲覆盖农牧民1800余人,设立外来牲畜检查点30处,织密全民监督防线。三、资源管护夯实根基,防灾减灾筑牢屏障野生动植物保护方面。开展2025年“清风行动”,出动执法车辆1866车次、执法人员5922人次,监督检查各类场所8329处。查办刑事案件1起,收缴野生动物25只,有效遏制破坏生物多样性行为。森林草原防火方面。构建“人防+技防”立体防控网。划分五级网格5702个,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开展防火宣传60余次,发送短信50万条;组建专业扑火队56支,实现火情“早发现、早处置”,截至目前全盟保持“零火灾”记录。有害生物防治方面。完成草原鼠害防治77.22万亩、林业有害生物防治17.86万亩,开展林业植物检疫,调运检疫苗木40.4350万株、木材551立方米。复检苗木7.368万株、木材3650.78立方米,未发现危险性有害生物。四、绿色经济稳健前行,生态价值多元转化产业项目提质增效。2024年,推动沙果深加工、柠条饲料开发等8个林业产业化项目落地,2025年新增冷链仓储项目资金165万元,持续延伸生态产业链。碳汇经济创新突破。作为自治区试点,兴安盟探索“碳汇+融合”模式。阿尔山市通过“碳中和会议”“碳寻之旅”等场景拓宽碳汇交易路径;全盟采取“4+1”模式推进林业碳票试点,完成文冠果碳汇方法学全国首创注册,阿尔山、突泉县等地碳汇项目进入交易账户审核阶段,预计年内实现生态价值变现新突破。兴安盟林草局始终以“守护绿水青山、厚植生态优势”为使命,通过系统治理、精准施策、创新驱动,推动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下一步,全局将持续深化生态治理成果,拓展“两山”转化通道,为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5年以来,兴安盟林草局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统筹推进生态建设、资源管护、灾害防控与价值转化,各项工作进展显著,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贡献坚实力量。
一、生态建设扎实推进,绿色版图持续扩展
以“三北”工程为核心,兴安盟林草局统筹实施多项重点生态治理项目,全年计划完成林草生态建设任务105.32万亩,其中沙地治理76.67万亩。截至目前,已高质量完成60万亩,包括沙地治理30.61万亩,总体进度达57%。2025年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项目全面开工,与2024年续建项目形成联动效应,构建起“治沙、护林、增绿”一体化推进格局。通过科学规划、分区施策,全盟生态脆弱区植被覆盖率显著提升,为打赢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奠定坚实基础。
二、草原过牧科学治理,生态生产和谐共生
针对草原过牧问题,盟林草局多点发力,助力实现生态保护与牧民增收双赢。一是高位推动压实责任。盟、旗两级政府先后召开专题推进会议,建立“旗县市主责、部门联动、网格落地”责任体系,确保各项政策要求直达基层。二是精准施策筑牢根基。联合农牧部门结合各地实际制定解决草原过牧问题实施方案,明确草畜平衡区超载牲畜化解路径,为各地高效落实解决草原过牧问题提供遵循与方向。三是网格监管全域覆盖。投入696万元自治区补助资金,选聘183名草原网格员,通过制定工作方案、职责清单、管理考核和日常巡护等制度,做到网格布设、网格定人、压实网格员草原管护责任。四是宣传引导深入人心。充分利用“宣传月”活动,累计出动人员2000余人次、宣传车辆500余辆次、组织宣传活动40次,制作发放政策明白卡3.5万份、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明白卡5000余份,制作短视频7部,张贴条幅近300幅,组织入户宣讲覆盖农牧民1800余人,设立外来牲畜检查点30处,织密全民监督防线。
三、资源管护夯实根基,防灾减灾筑牢屏障
野生动植物保护方面。开展2025年“清风行动”,出动执法车辆1866车次、执法人员5922人次,监督检查各类场所8329处。查办刑事案件1起,收缴野生动物25只,有效遏制破坏生物多样性行为。森林草原防火方面。构建“人防+技防”立体防控网。划分五级网格5702个,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开展防火宣传60余次,发送短信50万条;组建专业扑火队56支,实现火情“早发现、早处置”,截至目前全盟保持“零火灾”记录。有害生物防治方面。完成草原鼠害防治77.22万亩、林业有害生物防治17.86万亩,开展林业植物检疫,调运检疫苗木40.4350万株、木材551立方米。复检苗木7.368万株、木材3650.78立方米,未发现危险性有害生物。
四、绿色经济稳健前行,生态价值多元转化
产业项目提质增效。2024年,推动沙果深加工、柠条饲料开发等8个林业产业化项目落地,2025年新增冷链仓储项目资金165万元,持续延伸生态产业链。碳汇经济创新突破。作为自治区试点,兴安盟探索“碳汇+融合”模式。阿尔山市通过“碳中和会议”“碳寻之旅”等场景拓宽碳汇交易路径;全盟采取“4+1”模式推进林业碳票试点,完成文冠果碳汇方法学全国首创注册,阿尔山、突泉县等地碳汇项目进入交易账户审核阶段,预计年内实现生态价值变现新突破。
兴安盟林草局始终以“守护绿水青山、厚植生态优势”为使命,通过系统治理、精准施策、创新驱动,推动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下一步,全局将持续深化生态治理成果,拓展“两山”转化通道,为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