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遏制草原蝗虫灾害蔓延,维护天然草原生态系统健康,锡林郭勒盟多伦县根据当地草原蝗虫危害情况,在1万亩草原蝗虫危害区开展牧鸡灭蝗试点。
一、深入调研,不断优化方案。2025年3月,在锡林郭勒盟草原工作站组织召开的全盟有害生物防治项目实施方案评审会上,多伦县采纳专家意见,修改虫害防治方案,将原定方案中1万亩生物药剂防治区域改为以牧鸡灭蝗开展防治。在锡林郭勒盟草原工作站的指导及协助下,多伦县草原工作站技术人员对牧鸡品种,防疫措施,鸡舍规模等进行多方面调研。通过多维度调研,多次调整方案,最终制定了适合当地实施的最优方案。
二、适时防治,开展精准灭蝗。6月下旬,多伦县根据草原蝗虫发生情况,引进2000只已完成驯化的草原牧鸡,投入1万亩草原蝗虫危害区域进行生物防控。为高质量完成草原灭蝗任务,牧鸡灭蝗采取流动鸡舍模式。流动鸡舍可灵活移动,鸡群能快速散布到蝗虫危害区域,精准啄食蝗虫,实现从若虫到成虫全阶段控制。同时,技术人员根据蝗虫密度调整鸡群数量,实现精准防控。
三、关注防效,总结经验教训。多伦县草原工作站技术人员密切关注牧鸡灭蝗的防治效果,牧鸡投放7天后防效调查显示:防治前蝗虫平均密度为18-25头/㎡,防治后平均密度为1-3头/㎡,防治效果达88%以上。
当前牧鸡灭蝗工作仍在进行中,下一步技术人员将继续加强牧鸡灭蝗的防效监测、数据整理和项目总结工作,持续探索牧鸡灭蝗的治理模式,为牧鸡灭蝗进一步推广奠定坚实基础,守护好草原绿色生态安全防线。
锡林郭勒盟多伦县:2000只牧鸡“上岗”助力草原蝗虫生物防控 , 为有效遏制草原蝗虫灾害蔓延,维护天然草原生态系统健康,锡林郭勒盟多伦县根据当地草原蝗虫危害情况,在1万亩草原蝗虫危害区开展牧鸡灭蝗试点。一、深入调研,不断优化方案。2025年3月,在锡林郭勒盟草原工作站组织召开的全盟有害生物防治项目实施方案评审会上,多伦县采纳专家意见,修改虫害防治方案,将原定方案中1万亩生物药剂防治区域改为以牧鸡灭蝗开展防治。在锡林郭勒盟草原工作站的指导及协助下,多伦县草原工作站技术人员对牧鸡品种,防疫措施,鸡舍规模等进行多方面调研。通过多维度调研,多次调整方案,最终制定了适合当地实施的最优方案。二、适时防治,开展精准灭蝗。6月下旬,多伦县根据草原蝗虫发生情况,引进2000只已完成驯化的草原牧鸡,投入1万亩草原蝗虫危害区域进行生物防控。为高质量完成草原灭蝗任务,牧鸡灭蝗采取流动鸡舍模式。流动鸡舍可灵活移动,鸡群能快速散布到蝗虫危害区域,精准啄食蝗虫,实现从若虫到成虫全阶段控制。同时,技术人员根据蝗虫密度调整鸡群数量,实现精准防控。三、关注防效,总结经验教训。多伦县草原工作站技术人员密切关注牧鸡灭蝗的防治效果,牧鸡投放7天后防效调查显示:防治前蝗虫平均密度为18-25头/㎡,防治后平均密度为1-3头/㎡,防治效果达88%以上。当前牧鸡灭蝗工作仍在进行中,下一步技术人员将继续加强牧鸡灭蝗的防效监测、数据整理和项目总结工作,持续探索牧鸡灭蝗的治理模式,为牧鸡灭蝗进一步推广奠定坚实基础,守护好草原绿色生态安全防线。
为有效遏制草原蝗虫灾害蔓延,维护天然草原生态系统健康,锡林郭勒盟多伦县根据当地草原蝗虫危害情况,在1万亩草原蝗虫危害区开展牧鸡灭蝗试点。
一、深入调研,不断优化方案。2025年3月,在锡林郭勒盟草原工作站组织召开的全盟有害生物防治项目实施方案评审会上,多伦县采纳专家意见,修改虫害防治方案,将原定方案中1万亩生物药剂防治区域改为以牧鸡灭蝗开展防治。在锡林郭勒盟草原工作站的指导及协助下,多伦县草原工作站技术人员对牧鸡品种,防疫措施,鸡舍规模等进行多方面调研。通过多维度调研,多次调整方案,最终制定了适合当地实施的最优方案。
二、适时防治,开展精准灭蝗。6月下旬,多伦县根据草原蝗虫发生情况,引进2000只已完成驯化的草原牧鸡,投入1万亩草原蝗虫危害区域进行生物防控。为高质量完成草原灭蝗任务,牧鸡灭蝗采取流动鸡舍模式。流动鸡舍可灵活移动,鸡群能快速散布到蝗虫危害区域,精准啄食蝗虫,实现从若虫到成虫全阶段控制。同时,技术人员根据蝗虫密度调整鸡群数量,实现精准防控。
三、关注防效,总结经验教训。多伦县草原工作站技术人员密切关注牧鸡灭蝗的防治效果,牧鸡投放7天后防效调查显示:防治前蝗虫平均密度为18-25头/㎡,防治后平均密度为1-3头/㎡,防治效果达88%以上。
当前牧鸡灭蝗工作仍在进行中,下一步技术人员将继续加强牧鸡灭蝗的防效监测、数据整理和项目总结工作,持续探索牧鸡灭蝗的治理模式,为牧鸡灭蝗进一步推广奠定坚实基础,守护好草原绿色生态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