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通辽市以草原护绿行动为抓手,在科尔沁沙地歼灭战中聚焦草原有害生物防治,通过系统化举措筑牢生态防线,成效显著。
一是织密监测预警网。构建全域覆盖的草原有害生物监测体系,依托320名护草员与228名网格员联动巡查,实现无死角监测,精准预测草原蝗虫、鼠类等有害生物的发生动态,实时发布预警信息,为科学防治提供数据支撑。
二是普及防治新理念。组织专业团队深入农牧区,通过入户宣讲、现场演示、发放科普资料等形式,普及有害生物识别与防治知识,提升农牧民主动参与意识,让“护绿防害”成为全民共识。
三是提升防治硬实力。针对基层力量开展常态化技术培训,内容涵盖有害生物种类辨别、发生规律及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技术,提升农牧民与基层人员的实操能力,着力打造“懂技术、能防治”的一线队伍。目前草原有害生物防控面积达213.61万亩,灭效92%,防控效果显著。
四是推广科学防治技术。优先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技术,减少化学药剂使用,降低对草原生态的影响。在有害生物高发期,集中组织防治行动,快速遏制扩散态势。
五是构建联防联控机制。整合各旗县林草防治资源,推动跨区域联合监测与协同防治,凝聚全域防治合力。引导农牧民组建防治互助小组,广泛吸纳社会力量深度参与,构建“专业队伍主导、群众力量协同”的多元防治格局,确保防治措施层层落实、快速见效。
通辽市深化草原护绿行动筑牢科尔沁沙地生态屏障, 今年以来,通辽市以草原护绿行动为抓手,在科尔沁沙地歼灭战中聚焦草原有害生物防治,通过系统化举措筑牢生态防线,成效显著。一是织密监测预警网。构建全域覆盖的草原有害生物监测体系,依托320名护草员与228名网格员联动巡查,实现无死角监测,精准预测草原蝗虫、鼠类等有害生物的发生动态,实时发布预警信息,为科学防治提供数据支撑。二是普及防治新理念。组织专业团队深入农牧区,通过入户宣讲、现场演示、发放科普资料等形式,普及有害生物识别与防治知识,提升农牧民主动参与意识,让“护绿防害”成为全民共识。三是提升防治硬实力。针对基层力量开展常态化技术培训,内容涵盖有害生物种类辨别、发生规律及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技术,提升农牧民与基层人员的实操能力,着力打造“懂技术、能防治”的一线队伍。目前草原有害生物防控面积达213.61万亩,灭效92%,防控效果显著。四是推广科学防治技术。优先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技术,减少化学药剂使用,降低对草原生态的影响。在有害生物高发期,集中组织防治行动,快速遏制扩散态势。五是构建联防联控机制。整合各旗县林草防治资源,推动跨区域联合监测与协同防治,凝聚全域防治合力。引导农牧民组建防治互助小组,广泛吸纳社会力量深度参与,构建“专业队伍主导、群众力量协同”的多元防治格局,确保防治措施层层落实、快速见效。
今年以来,通辽市以草原护绿行动为抓手,在科尔沁沙地歼灭战中聚焦草原有害生物防治,通过系统化举措筑牢生态防线,成效显著。
一是织密监测预警网。构建全域覆盖的草原有害生物监测体系,依托320名护草员与228名网格员联动巡查,实现无死角监测,精准预测草原蝗虫、鼠类等有害生物的发生动态,实时发布预警信息,为科学防治提供数据支撑。
二是普及防治新理念。组织专业团队深入农牧区,通过入户宣讲、现场演示、发放科普资料等形式,普及有害生物识别与防治知识,提升农牧民主动参与意识,让“护绿防害”成为全民共识。
三是提升防治硬实力。针对基层力量开展常态化技术培训,内容涵盖有害生物种类辨别、发生规律及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技术,提升农牧民与基层人员的实操能力,着力打造“懂技术、能防治”的一线队伍。目前草原有害生物防控面积达213.61万亩,灭效92%,防控效果显著。
四是推广科学防治技术。优先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技术,减少化学药剂使用,降低对草原生态的影响。在有害生物高发期,集中组织防治行动,快速遏制扩散态势。
五是构建联防联控机制。整合各旗县林草防治资源,推动跨区域联合监测与协同防治,凝聚全域防治合力。引导农牧民组建防治互助小组,广泛吸纳社会力量深度参与,构建“专业队伍主导、群众力量协同”的多元防治格局,确保防治措施层层落实、快速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