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和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克什克腾旗林草局统筹考虑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生产经营方式转变与农牧民增收之间的关系,严格落实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制度,坚持“建”“管”并重、“疏”“堵”结合,全力为草原增绿减压。
强化“疏”的导向
深化宣传引导。广泛宣贯《内蒙古自治区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条例》,累计发放《致广大农牧民的一封信》4.6万余份、林草法律法规手册9000余册,推送政策信息10余条,有效提升农牧民生态保护意识。精准引导产业转型。一方面,组织力量开展“敲门行动”入户宣讲,让农牧民清楚了解能放牧多少畜、超载了多少畜。在充分尊重农牧民意愿的前提上,积极引导通过提前出栏、舍饲圈养、就地托管、异地代养等多元方式分流牲畜;另一方面,联动农牧部门,完成3个奶业新型主体申报,有序推进奶业振兴示范项目(一期)车间改造及5条生产线设备安装,促进畜牧业向“少养、精养、科学养”转型升级。拓展生态惠民路径。在浑善达克沙地治理过程中,累计种植柠条50万亩、沙棘10万亩,通过联农带农模式,引导农牧户投工投劳,吸纳3000人次就业,有效拓展增收渠道,实现生态经济双赢。
强化“堵”的力度
迅速落实部署。将《2025年克什克腾旗全面解决草原过牧问题实施方案》作为行动总纲,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会议细化任务、压实责任。严控外源输入。在主要运输路线设立26个固定卡口并配备远程监控,工作人员24小时值守,从源头上阻断外场牲畜流入。同时,引入“牛脸识别”系统,提升外场管控效率。截至目前,累计排查运载牲畜车辆1225车次,劝返牲畜1347头(只),核实过境牲畜25362头(只),回场牲畜12093头(只)。深化内部监管。在群众监督方面,通过设立举报专线,明确按罚没金额20%兑现奖励,激发群众监督积极性。截至目前,已受理举报线索77条,均及时转办属地;在依法管理方面,由旗全面解决草原过牧问题指挥部统一领导,持续开展联合执法行动,严厉打击偷牧滥牧、超载过牧以及借场放牧等行为;在日常监管方面,与苏木乡镇共同压实属地监管责任,运用车辆巡查、无人机勘查、人员排查等手段进行国有林场内林地禁牧执法。截至目前,累计出动执法人员400余人次、车辆90余台次,处置违规行为20余起、牲畜2000余头(只)。
克什克腾旗林草局多向发力 为草原增绿减压 ,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和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克什克腾旗林草局统筹考虑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生产经营方式转变与农牧民增收之间的关系,严格落实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制度,坚持“建”“管”并重、“疏”“堵”结合,全力为草原增绿减压。强化“疏”的导向深化宣传引导。广泛宣贯《内蒙古自治区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条例》,累计发放《致广大农牧民的一封信》4.6万余份、林草法律法规手册9000余册,推送政策信息10余条,有效提升农牧民生态保护意识。精准引导产业转型。一方面,组织力量开展“敲门行动”入户宣讲,让农牧民清楚了解能放牧多少畜、超载了多少畜。在充分尊重农牧民意愿的前提上,积极引导通过提前出栏、舍饲圈养、就地托管、异地代养等多元方式分流牲畜;另一方面,联动农牧部门,完成3个奶业新型主体申报,有序推进奶业振兴示范项目(一期)车间改造及5条生产线设备安装,促进畜牧业向“少养、精养、科学养”转型升级。拓展生态惠民路径。在浑善达克沙地治理过程中,累计种植柠条50万亩、沙棘10万亩,通过联农带农模式,引导农牧户投工投劳,吸纳3000人次就业,有效拓展增收渠道,实现生态经济双赢。强化“堵”的力度迅速落实部署。将《2025年克什克腾旗全面解决草原过牧问题实施方案》作为行动总纲,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会议细化任务、压实责任。严控外源输入。在主要运输路线设立26个固定卡口并配备远程监控,工作人员24小时值守,从源头上阻断外场牲畜流入。同时,引入“牛脸识别”系统,提升外场管控效率。截至目前,累计排查运载牲畜车辆1225车次,劝返牲畜1347头(只),核实过境牲畜25362头(只),回场牲畜12093头(只)。深化内部监管。在群众监督方面,通过设立举报专线,明确按罚没金额20%兑现奖励,激发群众监督积极性。截至目前,已受理举报线索77条,均及时转办属地;在依法管理方面,由旗全面解决草原过牧问题指挥部统一领导,持续开展联合执法行动,严厉打击偷牧滥牧、超载过牧以及借场放牧等行为;在日常监管方面,与苏木乡镇共同压实属地监管责任,运用车辆巡查、无人机勘查、人员排查等手段进行国有林场内林地禁牧执法。截至目前,累计出动执法人员400余人次、车辆90余台次,处置违规行为20余起、牲畜2000余头(只)。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和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克什克腾旗林草局统筹考虑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生产经营方式转变与农牧民增收之间的关系,严格落实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制度,坚持“建”“管”并重、“疏”“堵”结合,全力为草原增绿减压。
强化“疏”的导向
深化宣传引导。广泛宣贯《内蒙古自治区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条例》,累计发放《致广大农牧民的一封信》4.6万余份、林草法律法规手册9000余册,推送政策信息10余条,有效提升农牧民生态保护意识。精准引导产业转型。一方面,组织力量开展“敲门行动”入户宣讲,让农牧民清楚了解能放牧多少畜、超载了多少畜。在充分尊重农牧民意愿的前提上,积极引导通过提前出栏、舍饲圈养、就地托管、异地代养等多元方式分流牲畜;另一方面,联动农牧部门,完成3个奶业新型主体申报,有序推进奶业振兴示范项目(一期)车间改造及5条生产线设备安装,促进畜牧业向“少养、精养、科学养”转型升级。拓展生态惠民路径。在浑善达克沙地治理过程中,累计种植柠条50万亩、沙棘10万亩,通过联农带农模式,引导农牧户投工投劳,吸纳3000人次就业,有效拓展增收渠道,实现生态经济双赢。
强化“堵”的力度
迅速落实部署。将《2025年克什克腾旗全面解决草原过牧问题实施方案》作为行动总纲,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会议细化任务、压实责任。严控外源输入。在主要运输路线设立26个固定卡口并配备远程监控,工作人员24小时值守,从源头上阻断外场牲畜流入。同时,引入“牛脸识别”系统,提升外场管控效率。截至目前,累计排查运载牲畜车辆1225车次,劝返牲畜1347头(只),核实过境牲畜25362头(只),回场牲畜12093头(只)。深化内部监管。在群众监督方面,通过设立举报专线,明确按罚没金额20%兑现奖励,激发群众监督积极性。截至目前,已受理举报线索77条,均及时转办属地;在依法管理方面,由旗全面解决草原过牧问题指挥部统一领导,持续开展联合执法行动,严厉打击偷牧滥牧、超载过牧以及借场放牧等行为;在日常监管方面,与苏木乡镇共同压实属地监管责任,运用车辆巡查、无人机勘查、人员排查等手段进行国有林场内林地禁牧执法。截至目前,累计出动执法人员400余人次、车辆90余台次,处置违规行为20余起、牲畜2000余头(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