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赤峰市松山区老府镇大乌良苏村的1500亩经济林里,苹果、沙果、西梅等果实挂满枝头,村民穿梭林间忙着采摘,一派丰收热闹的景象。
大乌良苏村总面积1.5万亩,紧邻乌良苏森林公园和二道河子水库,依山傍水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优良的生态基底,近年来,该村通过立足丰富的农林资源禀赋,将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深度结合,大力发展经济林种植、林下经济及生态旅游,成功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为林草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生动实践。
在经济林培育上,累计栽植苹果、沙果、西梅、梨等8个品种果树,形成1500亩规模经济林带,人均拥有经济林3.5亩;在林下经济发展上,依托林地生态优势,引导村民发展野菜、野生菌等林下产品采摘,构建“树上结果、林下增收”的立体产业模式,让村民稳稳吃上“生态饭”。
据统计,2024年全村通过林果种植、蘑菇采摘等产业,人均净收入可达2.5万元,生态产业已成为村民增收的核心支撑。
大乌良苏村依托优良生态环境,进一步拓展“林草+旅游”融合路径,以农旅融合为抓手,整合村内农家乐、林果采摘园及传统农耕文化资源,打造集“生态观光、果蔬采摘、民俗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业态,不仅吸引了周边及外地游客前来休闲体验,更先后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自治区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生态旅游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如今的大乌良苏村,既有绿水青山的美景,又有瓜果飘香的热闹,还保留着浓郁的民俗味,游客来得多了,村民的日子满是奔头与甜滋味。
赤峰市大乌良苏村:念好“生态经”走好“致富路”, 金秋九月,赤峰市松山区老府镇大乌良苏村的1500亩经济林里,苹果、沙果、西梅等果实挂满枝头,村民穿梭林间忙着采摘,一派丰收热闹的景象。大乌良苏村总面积1.5万亩,紧邻乌良苏森林公园和二道河子水库,依山傍水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优良的生态基底,近年来,该村通过立足丰富的农林资源禀赋,将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深度结合,大力发展经济林种植、林下经济及生态旅游,成功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为林草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生动实践。在经济林培育上,累计栽植苹果、沙果、西梅、梨等8个品种果树,形成1500亩规模经济林带,人均拥有经济林3.5亩;在林下经济发展上,依托林地生态优势,引导村民发展野菜、野生菌等林下产品采摘,构建“树上结果、林下增收”的立体产业模式,让村民稳稳吃上“生态饭”。据统计,2024年全村通过林果种植、蘑菇采摘等产业,人均净收入可达2.5万元,生态产业已成为村民增收的核心支撑。大乌良苏村依托优良生态环境,进一步拓展“林草+旅游”融合路径,以农旅融合为抓手,整合村内农家乐、林果采摘园及传统农耕文化资源,打造集“生态观光、果蔬采摘、民俗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业态,不仅吸引了周边及外地游客前来休闲体验,更先后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自治区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生态旅游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如今的大乌良苏村,既有绿水青山的美景,又有瓜果飘香的热闹,还保留着浓郁的民俗味,游客来得多了,村民的日子满是奔头与甜滋味。
金秋九月,赤峰市松山区老府镇大乌良苏村的1500亩经济林里,苹果、沙果、西梅等果实挂满枝头,村民穿梭林间忙着采摘,一派丰收热闹的景象。
大乌良苏村总面积1.5万亩,紧邻乌良苏森林公园和二道河子水库,依山傍水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优良的生态基底,近年来,该村通过立足丰富的农林资源禀赋,将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深度结合,大力发展经济林种植、林下经济及生态旅游,成功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为林草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生动实践。
在经济林培育上,累计栽植苹果、沙果、西梅、梨等8个品种果树,形成1500亩规模经济林带,人均拥有经济林3.5亩;在林下经济发展上,依托林地生态优势,引导村民发展野菜、野生菌等林下产品采摘,构建“树上结果、林下增收”的立体产业模式,让村民稳稳吃上“生态饭”。
据统计,2024年全村通过林果种植、蘑菇采摘等产业,人均净收入可达2.5万元,生态产业已成为村民增收的核心支撑。
大乌良苏村依托优良生态环境,进一步拓展“林草+旅游”融合路径,以农旅融合为抓手,整合村内农家乐、林果采摘园及传统农耕文化资源,打造集“生态观光、果蔬采摘、民俗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业态,不仅吸引了周边及外地游客前来休闲体验,更先后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自治区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生态旅游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如今的大乌良苏村,既有绿水青山的美景,又有瓜果飘香的热闹,还保留着浓郁的民俗味,游客来得多了,村民的日子满是奔头与甜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