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博彩官网

澳门博彩在线
锡林浩特退化草原生态修复实践
发布时间:2023-05-19 17:57:31           来源:草原管理处

一、引言

锡林浩特市位于首都北京正北方,是距离京津地区最近的草原牧区,全市草原面积2095万亩,以温性典型草原为主(包括隐域性典型草原浑善达克和乌珠穆沁两大沙地125.9万亩)。中国第一个草地类自然保护区,位于锡林浩特市境内,19879月7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接纳为“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1993年7月12日首批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草原生态保护修复作出重要指示,他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内蒙古生态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全区各族群众生存和发展,而且关系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立足全国发展大局确立的战略定位,也是内蒙古必须自觉担负起的重大责任。为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关于组织编制退化人工种草生态修复试点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启动实施了退化草原人工种草生态修复试点项目,锡林浩特市作为典型草原试点地区,实施了三项建设内容,一是严重沙化草地生态治理1万亩;二是退化打草场生态修复治理6.5万亩;三是野生优良乡土草种抚育0.1万亩;共计7.6万亩。

二、问题

项目区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放牧场和打草场因过度利用,同时受极端气候的影响,植被退化、土壤沙化较严重。

2000年以来由于连续干旱、人口增加、过度利用、气候原因,以及草原鼠虫害频发等因素,导致天然放牧场退化沙化严重, 出现零散分布的风蚀坑。

打草场过早刈割、留茬高度低、过度搂耙、不轮刈、不留草种带等问题导致植物种子未能成熟落地、地表无枯落物、地表水分蒸发量大和腐殖质减少、土壤贫瘠、植被盖度和种类减少、产草量逐年下降等现象。

治理前宝力根项目区严重风蚀沙化草地

三、措施

(一)先导工程

与项目区牧户签订三年的禁牧、生态补偿、管护协议。上级业务部门和技术支撑专家团队多次到实地调研,经过多次讨论修改实施方案和作业设计,做到分区施治,精准施策。

(二)治理区修复工程

一是退化放牧场生态修复措施。治理1万亩,其中0.7万亩中重度采取免耕补播+施肥+围封禁牧+管护措施,其余0.3万亩严重风蚀沙化草地为土地平整+设置草帘沙障+免耕补播+施肥+围封禁牧+管护措施。沙障使用苇帘4*4米,使其有效防护寿命延长至5年以上。

针对沙化草地土壤贫瘠,有效养分含量低的问题,施用有机肥。在作业过程中,严格执行种子箱和化肥箱分开,提高出苗率和幼苗成活率;在草种选择上,主要选用耐寒耐旱物种,高冰草、沙生冰草、沙打旺、羊柴

风蚀沙化草地平整前                 

风蚀沙化草地平整后

栽植沙障、铺设草帘                   

毒饵喷撒机播种

抛肥机施腐熟羊粪肥                     

免耕播种机播种

二是退化打草场修复措施。生态修复治理6.5万亩,其中采取切根+免耕补播+施固态生物有机肥+休刈+管护措施1万亩;采取施固态生物有机肥+休刈+管护措施4.5万亩;采取施液态有机肥+休刈+管护措施1万亩。采用不同施肥种类,不同施肥量进行试验示范。

退化羊草地切根作业                  

施液态有机肥

抛施固态生物有机肥               

水蚀坑治理后出苗情况

三是野生优良乡土草种抚育。选择具有抚育潜力的优质野生草种进行围封、施肥等人工抚育,提高野生草种的种子产量,增加退化草原生态修复用种。抚育0.1万亩,采取施液态有机肥+草种采收+管护措施。

四、 成效  

一是生态效益。修复2-3年后:退化放牧场草群盖度增加到40-60%,干草产量提高50%以上;退化打草场植被盖度平均提高15-20%,干草产量平均提高20-40%,草群中多年生优良牧草比例增加,土壤有机质增加10%以上;严重沙化草地植被盖度达到40-50%或以上, 治理区域植被盖度、植被高度和植被密度,随着治理年限的增加而明显增加,风蚀得以控制,周边环境得到明显好转。补播增加了植被的多样性,对于沙化草地植物群落结构起到了稳定作用。经监测,切根处理显著提高植被盖度、密度和产草量。切根可以促进羊草复壮与自我繁殖,使羊草的个体数量增加、盖度提高,不同深度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试验数据表明:施不同肥料的打草场平均每亩增产20-40%,打草场禾本科和豆科植物占比有了较大提高。

切根前后对比图

风蚀坑治理前后对比

严重沙化草地前后

   二是经济效益显著。由于实行了全程禁牧和补播施肥措施, 草地生产力明显提高,项目建成后,7.6万亩生态修复区,年累计可实现增收141万元以上;野生优良草种抚育可采集种子1.5 年累计可实现增收84万元以上,每年共计可实现增收225万元以上。提高了草地的家畜承载力,牧户和国有农牧场的收入增加20-30%,提高草原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是社会效益。通过项目实施,对当地不仅有明显的生态、经济效益,而且有巨大的社会效益。本项目的实施不仅改变牧民群众的靠天生存观念,也使他们认识目前退化草原的严峻问题和保护的重要性,提高牧民生态保护和修复的主动性,带动周围牧民群众改变思想,转变牧民的生产经营方式,调动项目区牧民治理生态环境的积极性,使项目区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从本项目的示范找出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路,为实现草原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档  :
分享
主办单位:澳门博彩官网入口
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保护总站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学苑东街23号
电话:0471-3380600 邮编:010020
蒙ICP备19003945号-1
 

锡林浩特退化草原生态修复实践

发布时间:2023-05-19
来源: 草原管理处
朗读

锡林浩特退化草原生态修复实践,
  一、引言
  锡林浩特市位于首都北京正北方,是距离京津地区最近的草原牧区,全市草原面积2095万亩,以温性典型草原为主(包括隐域性典型草原浑善达克和乌珠穆沁两大沙地125.9万亩)。中国第一个草地类自然保护区,位于锡林浩特市境内,1987 年9月7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接纳为“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1993年7月12日首批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草原生态保护修复作出重要指示,他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内蒙古生态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全区各族群众生存和发展,而且关系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立足全国发展大局确立的战略定位,也是内蒙古必须自觉担负起的重大责任。为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关于组织编制退化人工种草生态修复试点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启动实施了退化草原人工种草生态修复试点项目,锡林浩特市作为典型草原试点地区,实施了三项建设内容,一是严重沙化草地生态治理1万亩;二是退化打草场生态修复治理6.5万亩;三是野生优良乡土草种抚育0.1万亩;共计7.6万亩。
  二、问题
  项目区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放牧场和打草场因过度利用,同时受极端气候的影响,植被退化、土壤沙化较严重。
  2000年以来由于连续干旱、人口增加、过度利用、气候原因,以及草原鼠虫害频发等因素,导致天然放牧场退化沙化严重, 出现零散分布的风蚀坑。
  打草场过早刈割、留茬高度低、过度搂耙、不轮刈、不留草种带等问题导致植物种子未能成熟落地、地表无枯落物、地表水分蒸发量大和腐殖质减少、土壤贫瘠、植被盖度和种类减少、产草量逐年下降等现象。
  治理前宝力根项目区严重风蚀沙化草地
  三、措施
  (一)先导工程
  与项目区牧户签订三年的禁牧、生态补偿、管护协议。上级业务部门和技术支撑专家团队多次到实地调研,经过多次讨论修改实施方案和作业设计,做到分区施治,精准施策。 
  (二)治理区修复工程
  一是退化放牧场生态修复措施。治理1万亩,其中0.7万亩中重度采取免耕补播+施肥+围封禁牧+管护措施,其余0.3万亩严重风蚀沙化草地为土地平整+设置草帘沙障+免耕补播+施肥+围封禁牧+管护措施。沙障使用苇帘4*4米,使其有效防护寿命延长至5年以上。
  针对沙化草地土壤贫瘠,有效养分含量低的问题,施用有机肥。在作业过程中,严格执行种子箱和化肥箱分开,提高出苗率和幼苗成活率;在草种选择上,主要选用耐寒耐旱物种,高冰草、沙生冰草、沙打旺、羊柴 。
  风蚀沙化草地平整前                 
  风蚀沙化草地平整后
  栽植沙障、铺设草帘                   
  毒饵喷撒机播种
  抛肥机施腐熟羊粪肥                     
  免耕播种机播种
  二是退化打草场修复措施。生态修复治理6.5万亩,其中采取切根+免耕补播+施固态生物有机肥+休刈+管护措施1万亩;采取施固态生物有机肥+休刈+管护措施4.5万亩;采取施液态有机肥+休刈+管护措施1万亩。采用不同施肥种类,不同施肥量进行试验示范。
  退化羊草地切根作业                  
  施液态有机肥
  抛施固态生物有机肥               
  水蚀坑治理后出苗情况
  三是野生优良乡土草种抚育。选择具有抚育潜力的优质野生草种进行围封、施肥等人工抚育,提高野生草种的种子产量,增加退化草原生态修复用种。抚育0.1万亩,采取施液态有机肥+草种采收+管护措施。
  四、 成效  
  一是生态效益。修复2-3年后:退化放牧场草群盖度增加到40-60%,干草产量提高50%以上;退化打草场植被盖度平均提高15-20%,干草产量平均提高20-40%,草群中多年生优良牧草比例增加,土壤有机质增加10%以上;严重沙化草地植被盖度达到40-50%或以上, 治理区域植被盖度、植被高度和植被密度,随着治理年限的增加而明显增加,风蚀得以控制,周边环境得到明显好转。补播增加了植被的多样性,对于沙化草地植物群落结构起到了稳定作用。经监测,切根处理显著提高植被盖度、密度和产草量。切根可以促进羊草复壮与自我繁殖,使羊草的个体数量增加、盖度提高,不同深度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试验数据表明:施不同肥料的打草场平均每亩增产20-40%,打草场禾本科和豆科植物占比有了较大提高。 
  切根前后对比图
  风蚀坑治理前后对比
  严重沙化草地前后
     二是经济效益显著。由于实行了全程禁牧和补播施肥措施, 草地生产力明显提高,项目建成后,7.6万亩生态修复区,年累计可实现增收141万元以上;野生优良草种抚育可采集种子1.5 年累计可实现增收84万元以上,每年共计可实现增收225万元以上。提高了草地的家畜承载力,牧户和国有农牧场的收入增加20-30%,提高草原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是社会效益。通过项目实施,对当地不仅有明显的生态、经济效益,而且有巨大的社会效益。本项目的实施不仅改变牧民群众的靠天生存观念,也使他们认识目前退化草原的严峻问题和保护的重要性,提高牧民生态保护和修复的主动性,带动周围牧民群众改变思想,转变牧民的生产经营方式,调动项目区牧民治理生态环境的积极性,使项目区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从本项目的示范找出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路,为实现草原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一、引言

锡林浩特市位于首都北京正北方,是距离京津地区最近的草原牧区,全市草原面积2095万亩,以温性典型草原为主(包括隐域性典型草原浑善达克和乌珠穆沁两大沙地125.9万亩)。中国第一个草地类自然保护区,位于锡林浩特市境内,19879月7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接纳为“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1993年7月12日首批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草原生态保护修复作出重要指示,他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内蒙古生态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全区各族群众生存和发展,而且关系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立足全国发展大局确立的战略定位,也是内蒙古必须自觉担负起的重大责任。为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关于组织编制退化人工种草生态修复试点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启动实施了退化草原人工种草生态修复试点项目,锡林浩特市作为典型草原试点地区,实施了三项建设内容,一是严重沙化草地生态治理1万亩;二是退化打草场生态修复治理6.5万亩;三是野生优良乡土草种抚育0.1万亩;共计7.6万亩。

二、问题

项目区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放牧场和打草场因过度利用,同时受极端气候的影响,植被退化、土壤沙化较严重。

2000年以来由于连续干旱、人口增加、过度利用、气候原因,以及草原鼠虫害频发等因素,导致天然放牧场退化沙化严重, 出现零散分布的风蚀坑。

打草场过早刈割、留茬高度低、过度搂耙、不轮刈、不留草种带等问题导致植物种子未能成熟落地、地表无枯落物、地表水分蒸发量大和腐殖质减少、土壤贫瘠、植被盖度和种类减少、产草量逐年下降等现象。

治理前宝力根项目区严重风蚀沙化草地

三、措施

(一)先导工程

与项目区牧户签订三年的禁牧、生态补偿、管护协议。上级业务部门和技术支撑专家团队多次到实地调研,经过多次讨论修改实施方案和作业设计,做到分区施治,精准施策。

(二)治理区修复工程

一是退化放牧场生态修复措施。治理1万亩,其中0.7万亩中重度采取免耕补播+施肥+围封禁牧+管护措施,其余0.3万亩严重风蚀沙化草地为土地平整+设置草帘沙障+免耕补播+施肥+围封禁牧+管护措施。沙障使用苇帘4*4米,使其有效防护寿命延长至5年以上。

针对沙化草地土壤贫瘠,有效养分含量低的问题,施用有机肥。在作业过程中,严格执行种子箱和化肥箱分开,提高出苗率和幼苗成活率;在草种选择上,主要选用耐寒耐旱物种,高冰草、沙生冰草、沙打旺、羊柴

风蚀沙化草地平整前                 

风蚀沙化草地平整后

栽植沙障、铺设草帘                   

毒饵喷撒机播种

抛肥机施腐熟羊粪肥                     

免耕播种机播种

二是退化打草场修复措施。生态修复治理6.5万亩,其中采取切根+免耕补播+施固态生物有机肥+休刈+管护措施1万亩;采取施固态生物有机肥+休刈+管护措施4.5万亩;采取施液态有机肥+休刈+管护措施1万亩。采用不同施肥种类,不同施肥量进行试验示范。

退化羊草地切根作业                  

施液态有机肥

抛施固态生物有机肥               

水蚀坑治理后出苗情况

三是野生优良乡土草种抚育。选择具有抚育潜力的优质野生草种进行围封、施肥等人工抚育,提高野生草种的种子产量,增加退化草原生态修复用种。抚育0.1万亩,采取施液态有机肥+草种采收+管护措施。

四、 成效  

一是生态效益。修复2-3年后:退化放牧场草群盖度增加到40-60%,干草产量提高50%以上;退化打草场植被盖度平均提高15-20%,干草产量平均提高20-40%,草群中多年生优良牧草比例增加,土壤有机质增加10%以上;严重沙化草地植被盖度达到40-50%或以上, 治理区域植被盖度、植被高度和植被密度,随着治理年限的增加而明显增加,风蚀得以控制,周边环境得到明显好转。补播增加了植被的多样性,对于沙化草地植物群落结构起到了稳定作用。经监测,切根处理显著提高植被盖度、密度和产草量。切根可以促进羊草复壮与自我繁殖,使羊草的个体数量增加、盖度提高,不同深度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试验数据表明:施不同肥料的打草场平均每亩增产20-40%,打草场禾本科和豆科植物占比有了较大提高。

切根前后对比图

风蚀坑治理前后对比

严重沙化草地前后

   二是经济效益显著。由于实行了全程禁牧和补播施肥措施, 草地生产力明显提高,项目建成后,7.6万亩生态修复区,年累计可实现增收141万元以上;野生优良草种抚育可采集种子1.5 年累计可实现增收84万元以上,每年共计可实现增收225万元以上。提高了草地的家畜承载力,牧户和国有农牧场的收入增加20-30%,提高草原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是社会效益。通过项目实施,对当地不仅有明显的生态、经济效益,而且有巨大的社会效益。本项目的实施不仅改变牧民群众的靠天生存观念,也使他们认识目前退化草原的严峻问题和保护的重要性,提高牧民生态保护和修复的主动性,带动周围牧民群众改变思想,转变牧民的生产经营方式,调动项目区牧民治理生态环境的积极性,使项目区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从本项目的示范找出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路,为实现草原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全球最大的博彩公司 澳门博彩在线 赌博网址 网络赌博网址大全 正规博彩平台 长治市科技局 南昌市生态环境局 上饶市科技局 临沧市科技局 崇左市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