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博彩官网

澳门博彩官网入口
额济纳旗防沙治沙经验和成效
发布时间:2023-08-04 10:45:00           来源:阿拉善盟林业和草原局

额济纳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最西端,东南与阿拉善右旗相连,西和西南与甘肃省毗邻,北与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507千米,境内有巴丹吉林沙漠,位于额济纳旗东南部。

以防沙治沙为重点的生态建设成效

十八大以来,我旗全面贯彻“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大力实施生态立旗战略,强力推进生态屏障建设工作,确定了以保护天然林为主、人工造林为辅的营林方式,结合三北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退牧还草工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等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几十年内累计完成封沙育林301.25万亩,人工造林218.7万亩,退化林分修复27万亩,人工种草218.01万亩,围栏封育1088.88万亩,沙化土地封禁保护30.57万亩,在达来呼布镇西侧及重点道路、铁路周边形成防风林带,使我旗的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国土三调数据显示,我旗林地面积1034.79万亩,草地面积3966.59万亩,相较于二调数据林地面积增加662.58万亩,草地面积增加1787.49万亩,区域内草原植被盖度、森林覆盖率分别提高至11%4.3%,胡杨林面积由37万亩增加至45万亩,绿洲面积增加近200平方公里,稳定在3328平方公里。

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重点工程项目先行,打造“五带四区”框架

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我旗以“三北防护林工程”“内蒙古高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西部荒漠综合治理项目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为依托,以构筑“大生态”格局为总目标,于2016年组织实施了额济纳旗百万亩林沙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将未来造林绿化工程重点区域划分为“五带四区”九个区域,其中“五带”为航天路、京新高速、策达一级公路、额哈铁路、达赛路梭梭造林带,“四区”为温图高勒、古日乃、马莲井梭梭造林区和精品林果业种植区,总面积约127万亩,目前已完成110万亩防风林建设,已形成了保障达来呼布镇、东风镇和国防基地设施生态安全的屏障,对我旗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政策引导+模范带动,鼓励全民参与造林绿化

在大力宣传国家、自治区出台的造林种草补贴相关相策的基础上,结合重点工程的实施,以“合作社+农牧户”造林种草模式极大地调动了社会资本或个体参与到国土绿化的积极性同时,我旗积极选树先进典型,涌现出如苏和、图布巴图等全盟乃至全国防沙治沙典型和模范人物,近几年,我旗又先后有8人、2个单位受到全国、自治区防沙治沙和造林绿化方面的表彰奖励,成为展示我旗生态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在典型模范的带动下,我旗造林种草从以项目造林和全民义务植树逐步向以项目带动广大农牧民个体造林方向转变,目前已经参与互道造林种草中的牧民已有一百五十余户造林种草面积已达一百二十余万亩

(三)加强封育区及封禁保护区管理,促进植被自然恢复

近年来,我旗在生态保护红线优先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区域内水资源情况通过采取灌草结合封造结合以封为主的封育措施共实施封沙育林301.25万亩围栏封育1088.88万亩同时通过聘用项目管护员对封育区封禁保护区开展巡查巡护制止周边牧民在封育区封禁保护区内放牧使林草植被得到了有效恢复阻止了荒漠化进程目前已建成了15.57万亩古日乃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和15万亩温图高勒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使得部分沙漠化土地上的原始植被得以自然恢复和更新,植被盖度有所提高。

(四)项目带动,加强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

近年来,居延海湿地先后实施了湿地恢复与保护建设项目和中央财政湿地补助项目,积极开展湿地保护与恢复、科研监测及配套工程建设。建成400平方米管护站房一栋、管护码头2处、修建环湖巡护道路32公里、开挖航道10.64公里、架设输电线路10公里、打机电井1眼、架设高架及普通围栏64公里、鸟类救护舍1座、安装视频监测塔5处,实现了部分区域鸟类自动化监控。同时通过湿地补助资金项目的实施,居延海湿地生态环境有了较大改善,湿地林草面积恢复约10万亩,区域内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分布植物29133种,各类野生动物125种,其中鱼类8种,两栖、爬行、兽类7种,栖息候鸟种类增加到现在的133种,高峰期候鸟数量有10万多只。截至目前,额济纳旗累计灌溉天然林草地95.15万亩,芦苇等水生植被面积由最初的1000亩增加到现在的3万亩左右,湿地周边植被覆盖度由2000年的7%提高至10%

(五)发展林沙产业,实现生态经济双赢

近年来,我旗为进一步拓宽延伸生态防护体系建设及经济林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正确处理好生态建设项目和生态资源利用的关系、保护好现有天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277.7万亩天然梭梭117.4万亩天然白刺等沙生植物资源抓好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同时,积极采取措施大力发展以肉苁蓉锁阳大果沙枣为主的产业通过企业+基地+农牧户的产业化模式已初步形成一条以肉苁蓉、锁阳大果沙枣为主要产品的种植初加工、销售产业链让更多的农牧民受惠于林业建设扎根于林业建设,逐步从传统的农牧业生产转移到林业经营上来2022年,全旗人工接种肉苁蓉锁阳面积已达59万亩,年产肉苁蓉800锁阳100吨;种植红果枸杞面积1300亩,年产枸杞干果40;种植沙枣树340亩,产沙枣10沙产业企业9家,经营范围涉及肉苁蓉、锁阳的接种、销售以及红果枸杞、黑果枸杞及沙枣的种植、销售其中,以社会投资建立的额济纳旗浩林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已在我旗种植梭梭林31万亩,其中15万亩梭梭已进行肉苁蓉人工接种,由该合作社牵头建立的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浩林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成功申报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在林沙产业发展中,我旗打造出了“陶来牧场”大果沙枣、“漠之情”苁蓉、锁阳系列品牌产品,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已有一定品牌影响力的陶来牧场”大果沙枣种植基地已申报阿拉善盟特色科技种养殖基地,该基地出产的大果沙枣在额济纳旗市场占有率超过50%,产品远销呼和浩特、湖南、湖北等地,“陶来牧场”商标已初步形成品牌效应。

(六)认真落实林长制、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等国家政策,做好林草防火、病虫害防治工作

1.准确把握深入推行林长制的任务要求,以系统思维推进生态治理,有力推动了“林长制”向“林长治”转变。

一是完善林长制组织体系。构建完成“林有人管、事有人做、责有人担”的旗、苏木镇、嘎查村级林草资源网格化管理责任体系,确定级林长41名,护林员1310,草管员63

二是压实工作责任。积极履行各级林长办综合协调服务职责,级林长累计巡林500人次,推动解决森林草原保护建设、森林草原防火及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等重点难点问题15个。

三是健全制度保障。严格落实林长会议、信息公开、部门协作、工作督查、林长巡查等五项制度,累计召开各级林长会议10次,发布林长令6,建立林长公示牌8个,发布林长信息简报30余篇,悬挂宣传横幅100余条;建立“林长+检察长”联动协作机制,印发《额济纳旗林长制考核办法(试行)》,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四是推动示范点建设。开展林长制“抓示范、提质量”活动,结合地方林草资源禀赋特点和林草治理实际,打造巴彦陶来苏木为旗级林长制工作示范观摩点,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全旗林长制工作水平。

2.对标对表国家关于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文件,加强公益林管护。

一是强化责任落实。旗委、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公益林管护工作,与8苏木、镇,签订《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目标责任状》,同时旗林草局、公益林管护单位、护林员签订管护合同及协议,明确管护要求,层层压实工作责任。

二是加强护林员监督管理。依据盟林草局、盟公益林管理站专家评审意见,编制年度公益林结构、护林员责任、经营规划项目、补偿资金核算及分配,相继制定出台了《额济纳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额济纳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管理实施细则》《额济纳旗护林员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细化管护责任,强化日常监督管理,及时对护林员的管护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年终考核结果与护林员续聘挂钩。

三是加强经营规划项目管理。旗综合保障中心依据年度实施方案开展经营规划项目,项目按年度实施,自2014年至今,累计完成公益林围栏封育59.52万米;公益林补植补造0.62万亩;公益林病虫害防治25.316万亩;公益林低效林改造0.12万亩;维修维护林区各类宣传警示牌150块、管护站房34座。

3.健全森林草原防火应急体系,抓好全年森林草原防火工作。

一是强化防火责任落实。全面推进林长制工作,胡杨林保护区实行苏木、嘎查、局站点“双三级”林长体系并明确工作任务责任区域,实现资源全覆盖、责任全覆盖的网格化管理体系每年旗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与各苏木镇、成员单位签订森林草原防火责任状,并落实包片责任,切实防灭火责任落在实处。截目前发生重大特大火灾。

二是强化防火宣传教育。印发《额济纳旗森林草原防灭火戒严令》《森林草原防灭火宣传工作方案》关于切实做好“两会”及春季期间森林草原防火工作通知》等文件,综合运用传统宣传与新媒体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社区、景区、林区、农牧区以及重要路口,广泛开展森林草原防火宣传,举办森林草原防火综合业务技能培训班,营造浓厚的森林草原防火氛围,形成群防群治的工作格局

三是强化火险隐患排查整治。按要求,成立森林草原防灭火领域5个专项工作组,深入沿河苏木镇、胡杨林保护区、重点林区和行业内部开展隐患排查,对防火物资、车辆、消防防火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检查。每年在重要时间节点坚持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深入林区、景区全天候巡护巡逻,监视火情,重点抓好林区内上坟烧纸、农事生产生活等主要火源管控

四是加强防火基础能力建设。通过森林火灾高火险区综合治理项目和额济纳旗草原高火险区建设项目,承建6监控塔,提升改6个,位于胡杨林区景区内,购置森林消防水车7辆,运兵车1辆,300平方米扑火队伍营房建设,建设10个消防水源点和1座防火外站,各种相应防火机具和装备,投入资金1357.46万元。通过项目进一步加强额济纳旗森林草原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我旗森林草原防火设施规范化、科技化建设,以提高预防、应急处置和扑救森林草原火灾的能力。

4.高质量推进林木检疫和有害生生物防治工作。

一是严格执行“春检疫、夏管理、秋检查”的产地检疫工作制度。2014—2022年共计完成产地检疫面积0.65315万亩,核发森林植物《产地检疫合格证》245份,产地检疫率达100%,签发检疫要求书2236、检疫证65调运检疫苗木208.7815万株,其中出省苗木100.5485万株,省内苗木108.233万株。复检苗木13920.5498万株、2359批次;复检木材10365立方米、197批次。处理带疫苗木4.3244万株、46批次;处理带疫木材240立方米6批次。

二是利用森林保险启动大规模有害生物防治。2013-2022完成全旗理赔森林保险案件68起,理赔总面积150.8万亩,理赔小班数912个,赔付总金额5284.19万元。2014年至2022年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总面积达360.8722万亩,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总面积达1220万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档  :
分享
主办单位:澳门博彩官网
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保护总站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学苑东街23号
电话:0471-3380600 邮编:010020
蒙ICP备19003945号-1
 

额济纳旗防沙治沙经验和成效

发布时间:2023-08-04
来源: 阿拉善盟林业和草原局
朗读

额济纳旗防沙治沙经验和成效,
  额济纳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最西端,东南与阿拉善右旗相连,西和西南与甘肃省毗邻,北与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507千米,境内有巴丹吉林沙漠,位于额济纳旗东南部。
  以防沙治沙为重点的生态建设成效
  十八大以来,我旗全面贯彻“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大力实施生态立旗战略,强力推进生态屏障建设工作,确定了以保护天然林为主、人工造林为辅的营林方式,结合三北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退牧还草工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等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几十年内累计完成封沙育林301.25万亩,人工造林218.7万亩,退化林分修复27万亩,人工种草218.01万亩,围栏封育1088.88万亩,沙化土地封禁保护30.57万亩,在达来呼布镇西侧及重点道路、铁路周边形成防风林带,使我旗的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国土三调数据显示,我旗林地面积1034.79万亩,草地面积3966.59万亩,相较于二调数据林地面积增加662.58万亩,草地面积增加1787.49万亩,区域内草原植被盖度、森林覆盖率分别提高至11%和4.3%,胡杨林面积由37万亩增加至45万亩,绿洲面积增加近200平方公里,稳定在3328平方公里。
  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重点工程项目先行,打造“五带四区”框架
  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我旗以“三北防护林工程”“内蒙古高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西部荒漠综合治理项目”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为依托,以构筑“大生态”格局为总目标,于2016年组织实施了额济纳旗百万亩林沙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将未来造林绿化工程重点区域划分为“五带四区”九个区域,其中“五带”为航天路、京新高速、策达一级公路、额哈铁路、达赛路梭梭造林带,“四区”为温图高勒、古日乃、马莲井梭梭造林区和精品林果业种植区,总面积约127万亩,目前已完成110万亩防风林建设,已形成了保障达来呼布镇、东风镇和国防基地设施生态安全的屏障,对我旗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政策引导+模范带动,鼓励全民参与造林绿化
  在大力宣传国家、自治区出台的造林种草补贴相关相策的基础上,结合重点工程的实施,以“合作社+农牧户”造林种草模式极大地调动了社会资本或个体参与到国土绿化的积极性。同时,我旗积极选树先进典型,涌现出如苏和、图布巴图等全盟乃至全国防沙治沙典型和模范人物,近几年,我旗又先后有8人、2个单位受到全国、自治区防沙治沙和造林绿化方面的表彰奖励,成为展示我旗生态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在典型模范的带动下,我旗造林种草从以项目造林和全民义务植树逐步向以项目带动广大农牧民个体造林方向转变,目前已经参与互道造林种草中的牧民已有一百五十余户,造林种草面积已达一百二十余万亩。
  (三)加强封育区及封禁保护区管理,促进植被自然恢复
  近年来,我旗在生态保护红线优先、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区域内水资源情况,通过采取“灌草结合、封造结合、以封为主”的封育措施,共实施封沙育林301.25万亩、围栏封育1088.88万亩。同时,通过聘用项目管护员对封育区、封禁保护区开展巡查巡护,制止周边牧民在封育区、封禁保护区内放牧,使林草植被得到了有效恢复,阻止了荒漠化进程。目前已建成了15.57万亩古日乃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和15万亩温图高勒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使得部分沙漠化土地上的原始植被得以自然恢复和更新,植被盖度有所提高。
  (四)项目带动,加强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
  近年来,居延海湿地先后实施了湿地恢复与保护建设项目和中央财政湿地补助项目,积极开展湿地保护与恢复、科研监测及配套工程建设。建成400平方米管护站房一栋、管护码头2处、修建环湖巡护道路32公里、开挖航道10.64公里、架设输电线路10公里、打机电井1眼、架设高架及普通围栏64公里、鸟类救护舍1座、安装视频监测塔5处,实现了部分区域鸟类自动化监控。同时通过湿地补助资金项目的实施,居延海湿地生态环境有了较大改善,湿地林草面积恢复约10万亩,区域内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分布植物29科133种,各类野生动物125种,其中鱼类8种,两栖、爬行、兽类7种,栖息候鸟种类增加到现在的133种,高峰期候鸟数量有10万多只。截至目前,额济纳旗累计灌溉天然林草地95.15万亩,芦苇等水生植被面积由最初的1000亩增加到现在的3万亩左右,湿地周边植被覆盖度由2000年的7%提高至10%。
  (五)发展林沙产业,实现生态经济双赢
  近年来,我旗为进一步拓宽延伸生态防护体系建设及经济林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在正确处理好生态建设项目和生态资源利用的关系、保护好现有天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277.7万亩天然梭梭和117.4万亩天然白刺等沙生植物资源,在抓好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同时,积极采取措施大力发展以肉苁蓉、锁阳、大果沙枣为主的林沙产业,通过“企业+基地+农牧户”的产业化模式,已初步形成一条以肉苁蓉、锁阳、大果沙枣为主要产品的种植、初加工、销售产业链,让更多的农牧民受惠于林业建设、扎根于林业建设,逐步从传统的农牧业生产转移到林业经营上来。2022年,全旗人工接种肉苁蓉、锁阳面积已达59万亩,年产肉苁蓉800余吨、锁阳100余吨;种植红果枸杞面积达1300亩,年产枸杞干果40余吨;种植沙枣树340亩,年产沙枣10余吨。有沙产业企业9家,经营范围涉及肉苁蓉、锁阳的接种、销售以及红果枸杞、黑果枸杞及沙枣的种植、销售,其中,以社会投资建立的额济纳旗浩林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已在我旗种植梭梭林31万亩,其中15万亩梭梭已进行肉苁蓉人工接种,由该合作社牵头建立的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浩林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成功申报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在林沙产业发展中,我旗打造出了“陶来牧场”大果沙枣、“漠之情”苁蓉、锁阳系列品牌产品,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已有一定品牌影响力的“陶来牧场”大果沙枣种植基地已申报阿拉善盟特色科技种养殖基地,该基地出产的大果沙枣在额济纳旗市场占有率超过50%,产品远销呼和浩特、湖南、湖北等地,“陶来牧场”商标已初步形成品牌效应。
  (六)认真落实林长制、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等国家政策,做好林草防火、病虫害防治工作
  1.准确把握深入推行林长制的任务要求,以系统思维推进生态治理,有力推动了“林长制”向“林长治”转变。
  一是完善林长制组织体系。构建完成“林有人管、事有人做、责有人担”的旗、苏木镇、嘎查村三级林草资源网格化管理责任体系,确定三级林长41名,护林员1310名,草管员63人。
  二是压实工作责任。积极履行各级林长办综合协调服务职责,三级林长累计巡林500人次,推动解决森林草原保护建设、森林草原防火及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等重点难点问题15个。
  三是健全制度保障。严格落实林长会议、信息公开、部门协作、工作督查、林长巡查等五项制度,累计召开各级林长会议10余次,发布林长令6个,建立林长公示牌8个,发布林长信息简报30余篇,悬挂宣传横幅100余条;建立了“林长+检察长”联动协作机制,印发《额济纳旗林长制考核办法(试行)》,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四是推动示范点建设。开展林长制“抓示范、提质量”活动,结合地方林草资源禀赋特点和林草治理实际,打造巴彦陶来苏木为旗级林长制工作示范观摩点,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全旗林长制工作水平。
  2.对标对表国家关于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文件,加强公益林管护。
  一是强化责任落实。旗委、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公益林管护工作,与8个苏木、镇,签订《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目标责任状》,同时旗林草局、公益林管护单位、护林员签订管护合同及协议,明确管护要求,层层压实工作责任。
  二是加强护林员监督管理。依据盟林草局、盟公益林管理站专家评审意见,编制年度公益林结构、护林员责任、经营规划项目、补偿资金核算及分配,相继制定出台了《额济纳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额济纳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管理实施细则》《额济纳旗护林员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细化管护责任,强化日常监督管理,及时对护林员的管护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年终考核结果与护林员续聘挂钩。
  三是加强经营规划项目管理。旗综合保障中心依据年度实施方案开展经营规划项目,项目按年度实施,自2014年至今,累计完成公益林围栏封育59.52万米;公益林补植补造0.62万亩;公益林病虫害防治25.316万亩;公益林低效林改造0.12万亩;维修维护林区各类宣传警示牌150块、管护站房34座。
  3.健全森林草原防火应急体系,抓好全年森林草原防火工作。
  一是强化防火责任落实。全面推进林长制工作,胡杨林保护区实行苏木、嘎查、局站点“双三级”林长体系,并明确工作任务和责任区域,实现资源全覆盖、责任全覆盖的网格化管理体系。每年旗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与各苏木镇、成员单位签订森林草原防灭火责任状,并落实包片责任,切实将防灭火责任落在实处。截至目前未发生重大特大火灾。
  二是强化防火宣传教育。印发《额济纳旗森林草原防灭火戒严令》《森林草原防灭火宣传工作方案》《关于切实做好“两会”及春季期间森林草原防火工作通知》等文件,综合运用传统宣传与新媒体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社区、景区、林区、农牧区以及重要路口,广泛开展森林草原防灭火宣传,举办森林草原防火综合业务技能培训班,营造浓厚的森林草原防火氛围,形成群防群治的工作格局。
  三是强化火险隐患排查整治。按要求,成立森林草原防灭火领域5个专项工作组,深入沿河苏木镇、胡杨林保护区、重点林区和行业内部开展隐患排查,对防火物资、车辆、消防防火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检查。每年在重要时间节点坚持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深入林区、景区全天候巡护巡逻,监视火情,重点抓好林区内上坟烧纸、农事生产生活等主要火源管控。
  四是加强防火基础能力建设。通过森林火灾高火险区综合治理项目和额济纳旗草原高火险区建设项目,承建6座监控塔,提升改6个,造位于胡杨林区景区内,购置森林消防水车7辆,运兵车1辆,并建300平方米扑火队伍营房建设,建设10个消防水源点和1座防火外站,各种相应防火机具和装备,投入资金1357.46万元。通过项目进一步加强额济纳旗森林草原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我旗森林草原防火设施规范化、科技化建设,以提高预防、应急处置和扑救森林草原火灾的能力。
  4.高质量推进林木检疫和有害生生物防治工作。
  一是严格执行“春检疫、夏管理、秋检查”的产地检疫工作制度。2014—2022年共计完成产地检疫面积0.65315万亩,核发森林植物《产地检疫合格证》245份,产地检疫率达100%,签发检疫要求书2236份、检疫证65份。调运检疫苗木208.7815万株,其中出省苗木100.5485万株,省内苗木108.233万株。复检苗木13920.5498万株、2359批次;复检木材10365立方米、197批次。处理带疫苗木4.3244万株、46批次;处理带疫木材240立方米、6批次。
  二是利用森林保险启动大规模有害生物防治。2013-2022年完成全旗理赔森林保险案件68起,理赔总面积150.8万亩,理赔小班数912个,赔付总金额5284.19万元。2014年至2022年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总面积达360.8722万亩,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总面积达1220万亩。

额济纳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最西端,东南与阿拉善右旗相连,西和西南与甘肃省毗邻,北与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507千米,境内有巴丹吉林沙漠,位于额济纳旗东南部。

以防沙治沙为重点的生态建设成效

十八大以来,我旗全面贯彻“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大力实施生态立旗战略,强力推进生态屏障建设工作,确定了以保护天然林为主、人工造林为辅的营林方式,结合三北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退牧还草工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等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几十年内累计完成封沙育林301.25万亩,人工造林218.7万亩,退化林分修复27万亩,人工种草218.01万亩,围栏封育1088.88万亩,沙化土地封禁保护30.57万亩,在达来呼布镇西侧及重点道路、铁路周边形成防风林带,使我旗的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国土三调数据显示,我旗林地面积1034.79万亩,草地面积3966.59万亩,相较于二调数据林地面积增加662.58万亩,草地面积增加1787.49万亩,区域内草原植被盖度、森林覆盖率分别提高至11%4.3%,胡杨林面积由37万亩增加至45万亩,绿洲面积增加近200平方公里,稳定在3328平方公里。

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重点工程项目先行,打造“五带四区”框架

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我旗以“三北防护林工程”“内蒙古高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西部荒漠综合治理项目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为依托,以构筑“大生态”格局为总目标,于2016年组织实施了额济纳旗百万亩林沙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将未来造林绿化工程重点区域划分为“五带四区”九个区域,其中“五带”为航天路、京新高速、策达一级公路、额哈铁路、达赛路梭梭造林带,“四区”为温图高勒、古日乃、马莲井梭梭造林区和精品林果业种植区,总面积约127万亩,目前已完成110万亩防风林建设,已形成了保障达来呼布镇、东风镇和国防基地设施生态安全的屏障,对我旗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政策引导+模范带动,鼓励全民参与造林绿化

在大力宣传国家、自治区出台的造林种草补贴相关相策的基础上,结合重点工程的实施,以“合作社+农牧户”造林种草模式极大地调动了社会资本或个体参与到国土绿化的积极性同时,我旗积极选树先进典型,涌现出如苏和、图布巴图等全盟乃至全国防沙治沙典型和模范人物,近几年,我旗又先后有8人、2个单位受到全国、自治区防沙治沙和造林绿化方面的表彰奖励,成为展示我旗生态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在典型模范的带动下,我旗造林种草从以项目造林和全民义务植树逐步向以项目带动广大农牧民个体造林方向转变,目前已经参与互道造林种草中的牧民已有一百五十余户造林种草面积已达一百二十余万亩

(三)加强封育区及封禁保护区管理,促进植被自然恢复

近年来,我旗在生态保护红线优先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区域内水资源情况通过采取灌草结合封造结合以封为主的封育措施共实施封沙育林301.25万亩围栏封育1088.88万亩同时通过聘用项目管护员对封育区封禁保护区开展巡查巡护制止周边牧民在封育区封禁保护区内放牧使林草植被得到了有效恢复阻止了荒漠化进程目前已建成了15.57万亩古日乃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和15万亩温图高勒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使得部分沙漠化土地上的原始植被得以自然恢复和更新,植被盖度有所提高。

(四)项目带动,加强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

近年来,居延海湿地先后实施了湿地恢复与保护建设项目和中央财政湿地补助项目,积极开展湿地保护与恢复、科研监测及配套工程建设。建成400平方米管护站房一栋、管护码头2处、修建环湖巡护道路32公里、开挖航道10.64公里、架设输电线路10公里、打机电井1眼、架设高架及普通围栏64公里、鸟类救护舍1座、安装视频监测塔5处,实现了部分区域鸟类自动化监控。同时通过湿地补助资金项目的实施,居延海湿地生态环境有了较大改善,湿地林草面积恢复约10万亩,区域内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分布植物29133种,各类野生动物125种,其中鱼类8种,两栖、爬行、兽类7种,栖息候鸟种类增加到现在的133种,高峰期候鸟数量有10万多只。截至目前,额济纳旗累计灌溉天然林草地95.15万亩,芦苇等水生植被面积由最初的1000亩增加到现在的3万亩左右,湿地周边植被覆盖度由2000年的7%提高至10%

(五)发展林沙产业,实现生态经济双赢

近年来,我旗为进一步拓宽延伸生态防护体系建设及经济林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正确处理好生态建设项目和生态资源利用的关系、保护好现有天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277.7万亩天然梭梭117.4万亩天然白刺等沙生植物资源抓好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同时,积极采取措施大力发展以肉苁蓉锁阳大果沙枣为主的产业通过企业+基地+农牧户的产业化模式已初步形成一条以肉苁蓉、锁阳大果沙枣为主要产品的种植初加工、销售产业链让更多的农牧民受惠于林业建设扎根于林业建设,逐步从传统的农牧业生产转移到林业经营上来2022年,全旗人工接种肉苁蓉锁阳面积已达59万亩,年产肉苁蓉800锁阳100吨;种植红果枸杞面积1300亩,年产枸杞干果40;种植沙枣树340亩,产沙枣10沙产业企业9家,经营范围涉及肉苁蓉、锁阳的接种、销售以及红果枸杞、黑果枸杞及沙枣的种植、销售其中,以社会投资建立的额济纳旗浩林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已在我旗种植梭梭林31万亩,其中15万亩梭梭已进行肉苁蓉人工接种,由该合作社牵头建立的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浩林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成功申报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在林沙产业发展中,我旗打造出了“陶来牧场”大果沙枣、“漠之情”苁蓉、锁阳系列品牌产品,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已有一定品牌影响力的陶来牧场”大果沙枣种植基地已申报阿拉善盟特色科技种养殖基地,该基地出产的大果沙枣在额济纳旗市场占有率超过50%,产品远销呼和浩特、湖南、湖北等地,“陶来牧场”商标已初步形成品牌效应。

(六)认真落实林长制、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等国家政策,做好林草防火、病虫害防治工作

1.准确把握深入推行林长制的任务要求,以系统思维推进生态治理,有力推动了“林长制”向“林长治”转变。

一是完善林长制组织体系。构建完成“林有人管、事有人做、责有人担”的旗、苏木镇、嘎查村级林草资源网格化管理责任体系,确定级林长41名,护林员1310,草管员63

二是压实工作责任。积极履行各级林长办综合协调服务职责,级林长累计巡林500人次,推动解决森林草原保护建设、森林草原防火及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等重点难点问题15个。

三是健全制度保障。严格落实林长会议、信息公开、部门协作、工作督查、林长巡查等五项制度,累计召开各级林长会议10次,发布林长令6,建立林长公示牌8个,发布林长信息简报30余篇,悬挂宣传横幅100余条;建立“林长+检察长”联动协作机制,印发《额济纳旗林长制考核办法(试行)》,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四是推动示范点建设。开展林长制“抓示范、提质量”活动,结合地方林草资源禀赋特点和林草治理实际,打造巴彦陶来苏木为旗级林长制工作示范观摩点,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全旗林长制工作水平。

2.对标对表国家关于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文件,加强公益林管护。

一是强化责任落实。旗委、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公益林管护工作,与8苏木、镇,签订《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目标责任状》,同时旗林草局、公益林管护单位、护林员签订管护合同及协议,明确管护要求,层层压实工作责任。

二是加强护林员监督管理。依据盟林草局、盟公益林管理站专家评审意见,编制年度公益林结构、护林员责任、经营规划项目、补偿资金核算及分配,相继制定出台了《额济纳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额济纳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管理实施细则》《额济纳旗护林员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细化管护责任,强化日常监督管理,及时对护林员的管护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年终考核结果与护林员续聘挂钩。

三是加强经营规划项目管理。旗综合保障中心依据年度实施方案开展经营规划项目,项目按年度实施,自2014年至今,累计完成公益林围栏封育59.52万米;公益林补植补造0.62万亩;公益林病虫害防治25.316万亩;公益林低效林改造0.12万亩;维修维护林区各类宣传警示牌150块、管护站房34座。

3.健全森林草原防火应急体系,抓好全年森林草原防火工作。

一是强化防火责任落实。全面推进林长制工作,胡杨林保护区实行苏木、嘎查、局站点“双三级”林长体系并明确工作任务责任区域,实现资源全覆盖、责任全覆盖的网格化管理体系每年旗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与各苏木镇、成员单位签订森林草原防火责任状,并落实包片责任,切实防灭火责任落在实处。截目前发生重大特大火灾。

二是强化防火宣传教育。印发《额济纳旗森林草原防灭火戒严令》《森林草原防灭火宣传工作方案》关于切实做好“两会”及春季期间森林草原防火工作通知》等文件,综合运用传统宣传与新媒体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社区、景区、林区、农牧区以及重要路口,广泛开展森林草原防火宣传,举办森林草原防火综合业务技能培训班,营造浓厚的森林草原防火氛围,形成群防群治的工作格局

三是强化火险隐患排查整治。按要求,成立森林草原防灭火领域5个专项工作组,深入沿河苏木镇、胡杨林保护区、重点林区和行业内部开展隐患排查,对防火物资、车辆、消防防火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检查。每年在重要时间节点坚持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深入林区、景区全天候巡护巡逻,监视火情,重点抓好林区内上坟烧纸、农事生产生活等主要火源管控

四是加强防火基础能力建设。通过森林火灾高火险区综合治理项目和额济纳旗草原高火险区建设项目,承建6监控塔,提升改6个,位于胡杨林区景区内,购置森林消防水车7辆,运兵车1辆,300平方米扑火队伍营房建设,建设10个消防水源点和1座防火外站,各种相应防火机具和装备,投入资金1357.46万元。通过项目进一步加强额济纳旗森林草原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我旗森林草原防火设施规范化、科技化建设,以提高预防、应急处置和扑救森林草原火灾的能力。

4.高质量推进林木检疫和有害生生物防治工作。

一是严格执行“春检疫、夏管理、秋检查”的产地检疫工作制度。2014—2022年共计完成产地检疫面积0.65315万亩,核发森林植物《产地检疫合格证》245份,产地检疫率达100%,签发检疫要求书2236、检疫证65调运检疫苗木208.7815万株,其中出省苗木100.5485万株,省内苗木108.233万株。复检苗木13920.5498万株、2359批次;复检木材10365立方米、197批次。处理带疫苗木4.3244万株、46批次;处理带疫木材240立方米6批次。

二是利用森林保险启动大规模有害生物防治。2013-2022完成全旗理赔森林保险案件68起,理赔总面积150.8万亩,理赔小班数912个,赔付总金额5284.19万元。2014年至2022年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总面积达360.8722万亩,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总面积达1220万亩。

博彩平台推荐 新葡京博彩app 澳门永利赌场注册 世界杯押注 pg电子游戏试玩 鹰潭市科技局 常州市科技局 营口市林业局 福州市人民政府 那曲市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