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林草办提字〔2021〕25号
关于对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
第0455号提案的答复
白清元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构建内蒙古边境接壤地区动物外来病的预警、溯源及阻断系统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目前,全区共建有33处国家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重点对野外野猪非洲猪瘟、野狐狸狂犬病、小反刍兽疫、迁徙鸟类高致病性禽流感等进行监测防控,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过直报系统上报,第一时间采取防控措施进行处置。今年5月份,我局会同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军事兽医研究所—OIE(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及国家狂犬病参考实验室、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总站组成的调查组,在锡林郭勒盟开展狂犬病调查。按照国家林草局要求,在赤峰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等地林区开展了野外野猪非洲猪瘟主动预警以及在兴安盟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鸟类主动预警工作,对猎捕野猪的蜱螨、身体组织(肝、肾、血液)以及鸟类的咽拭、肛拭、粪便等进行取样检测。
当前,我区野生动物的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主要由全区各级林草主管部门负责。工作任务主要是日常监测防控,强化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巡查巡守,及时发现野生动物的异常情况,第一时间向国家林草局汇报。自治区本级以及边境地区盟市未建立陆生野生动物疫病研究防控实验室,不具备相关化学诊治及阻断技术的研发以及开发软件进行大数据分析并构建预警评估数据模型的能力。
下一步,我局将及时与国家林草局汇报沟通,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涉及的相关项目立项。同时,邀请中国科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等野生动物疫病防控科研单位来我区调研指导,共同努力推动内蒙古自治区边境地区野生动物疫病的监测预警和防控系统的建立和完善。